包養現象的心態分析
包養者的心態剖析
在社會中,部分成員在積累財富後,開始追求各種享受與刺激,飽暖思淫慾成為他們的心理寫照。以下是包養者常見的心態與動機:
- 不滿足於嫖娼,或出於對性傳染疾病的顧慮,選擇以包租方式長期佔有頗有姿色的女子。
- 商界大老闆因生意需要頻繁奔波,與另一半聚少離多,憑藉經濟優勢在各地安置「淫窩」。
- 部分人僅為發洩慾望而獵取豔物,包養「二奶」。
- 有些人利用「美人計」,讓「二奶」參與不正常應酬,以美色誘惑權貴爭取生意訂單,實惠又方便。
- 某些政客利用不正當手段斂財或濫用權勢包養「二奶」,多因精神頹廢、沉迷奉承,生活墮落;或為證明自身能力;或嫌婚姻平淡而尋求刺激。
- 缺乏正確的是非觀與責任感,錯誤效仿權貴不良習慣。

被包養者的心態剖析
被包養者的心態同樣複雜,背後往往隱藏著多種社會與個人因素,具體包括:
- 大多數人嫌貧愛富,不願工作或吃苦,花銷遠超收入,一心追求安逸與享受,甘願被包養。
- 部分人教育程度低,不了解法律,無知於被包養的違法性。
- 有些人起初受騙,發生性關係或同居後,得知真相時抱著「做都做了,後悔也來不及」的想法,得過且過。
- 還有的人因深陷感情,愛上對方而無法自拔。

從眾心理與社會危害
無論是包養者還是被包養者,部分人受從眾心理影響,將「包二奶」視為某地區或社會階層的「時尚」。這種現象導致婚外情當事人不以為恥,反以為榮,效仿者眾多。一些年輕女子本有正當職業,但見出賣青春有利可圖,便拋棄道德、是非與法律約束,趨之若鶩。由此可見,「包二奶」現象的社會危害性極大。
婚姻觀念的變遷與道德反思
結婚對過去的人而言是一件神聖而重大的事。如今,雖然許多男女仍渴望婚姻,在步上紅毯時帶著緊張與開心的情緒,對婚後生活抱有期待,但婚姻再神聖,也比不上個人的幸福與快樂。追求幸福本無錯,一段令人痛苦的婚姻早日結束也是一種解脫。然而,若以追求幸福為藉口,任意踐踏配偶的感情,而不試圖尋求雙方共同的幸福,反而大搞婚外情,這無疑是一種道德罪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