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說,錢買不到愛情,但也有人說,有錢人和我們想的不一樣。透過金錢產生的類愛情關係,你可以把它想作「訂製」的概念,但更多人稱為「包養」,其實在很多情況下看來,這樣的現象也挺符合時代發展的。
聽到「包養」一詞,許多人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眉頭一皺,表面上不說也準備在心裡好好大肆批判一番。這也許和許多包養例子發生在已婚男子與第三者身上有關,求包養者常被聯想為拜金。然而,情況並非總是如此。以下是一些不同的視角:
近來,台灣出現了一個來自美國的交友媒合網站「甜心有約」(Seeking Arrangement),開放給不同性別與性向的豪門與高階新貴參加。網站台灣行銷經理 Wayne 表示:「這幾年,包養的人年齡有逐漸下降的趨勢,特別是逼近40歲大關尚未結婚,且事業有成的都會新貴,也很熱衷經由網路來認識適合的交往對象。」
Wayne 提到,網站貴族會員的平均年齡從一開始的46歲下降到40歲,平均年收入從新台幣65萬元飆升到600萬元。重點是他們每月平均願意支付新台幣10萬到15萬元的費用在約會對象上。簡單來說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