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行11年的席耶娜,從日式酒吧小姐一路做到媽媽桑、店長,如今已是擁有經營權的店老闆。她的故事是台灣條通夜生活文化的一個縮影。攝影由徐翌全/端傳媒提供。
走一圈條通所需的時間其實不長,但無論你的喜好需求是什麼,這個與中山北名店街只有一路之隔的「紅燈區」,都能不帶批判地接納你。條通不僅是一個夜生活聚集地,更是一個充滿多元文化與商業潛力的街區。
席耶娜提到,從站在街邊拉客、身懷一本厚厚店家名片簿的「介紹人」(俗稱三七仔),到路邊攤販和台式牛肉麵店內的廚房老闆,這裡幾乎人人都彼此認識,每天聊上幾句,自成一個街坊生活圈。
「這裏沒有東區常看到的『撿屍』情形,如果看到路上有誰狀況不好,附近的人都會過來幫忙。可能因為被歧視慣了,大家反而很團結,互相競爭的同時也互相幫助。」席耶娜大笑著分享了一個故事:「有一次我們店內有年輕女生鬧分手,我就買了6根香蕉,一群人帶她去這裡最紅的第三性公關店,要公關教她厲害的『使用技巧』。」
酒水行業其實早在千年以前就有,一切不過是需求與供給的自然現象。席耶娜說,但就算如此,在此上班的人依然很容易被看輕。在這裡工作11年,她看過的人超過上萬,從大學生到上市公司總裁,形形色色的人都有。
「也因為這樣,我學會不以貌取人,見到誰都用一樣的標準對待,有時候這反而是學校學不到的事情。」她感慨道。
講起剛入行時的盛況,席耶娜明顯流露出緬懷之情。「那時候每天晚上這裏都擠到水泄不通,很多計程車不願意開進這個區域,因為只進得去出不來。」如今不止繁華褪去不少,很多行業間講究的規矩也漸漸在年輕一代中失傳。
「以我們這行來說,老一輩相當重視日本傳統的嚴謹文化,怎麼穿衣服說話、怎麼舉止待客,這些都在消失。」席耶娜無奈地說。
現在的席耶娜,雖然早就身為店老闆,卻對條通形象改造推廣一事不遺餘力。「我想讓更多人知道,條通不只是他們刻板印象的那樣,其實還有很多觀光價值和商業潛力。」
席耶娜的目標,是期待透過眾人的努力,可以將條通轉型打造成「台灣蘭桂坊」,吸引更多國內外遊客來訪。她露出她的招牌親民微笑這麼說,「因為我自認做了大半輩子的條通人,所以更想要為條通做一點事。」
原文:《林森北條通日式酒吧散步:在這裏,我們販賣愛情》 點擊閱讀
© 端傳媒 Initium Med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