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
首頁>八大知識>大學畢業,家裡不缺錢,我還是選擇去酒店上班

NEWS 最新消息

大學畢業,家裡不缺錢,我還是選擇去酒店上班

2018-06-03

酒店行業的文化與社會偏見

我讀過大學,家裡也不缺錢,但我還是選擇在酒店上班。夜店生活有其特殊的市場文化,這與職業貴賤無關,因為市場自有其供需平衡。無論是什麼樣的人,都有可能出現在酒店。

酒店行業文化與工作環境深度解析

每個人的動機不盡相同,但都在同一個生產與消費線上,遵循標準化的模式運作。因此,酒店裡的人不分貴賤,至少在人權上是平等的。責罵酒店小姐,卻放過服務生、客人或其他相關人士,這種雙重標準完全說不過去,這是意識形態的一種表現。

媒體與社會偏見的影響

大眾傳媒作為文化霸權的國家機器,不僅影響酒店行業的形象,甚至在社會各個領域都存在建構式的偏見。例如:

  • 一樁整形失敗,就說整形是騙人的。
  • 一個黑人生活無虞,就說所有黑人都享有福利待遇。
  • 幾個政客勾心鬥角,就說政治是黑暗的,沒有理想者。
  • 一間制服酒店因脫衣陪酒被抓,就誇大扭曲成所有酒店都在經營色情。

人們往往隨波逐流,缺乏理性思考。國家霸權主導大眾思維太過容易,因為以訛傳訛比發布新聞稿更省時,人們總是在彼此同化。不是先有道德爭議才有道德評價,而是偏見創造了偏差的存在。輿論往往反映偏見多於事實,這是意識形態的另一種表現。

酒店裡的真愛是否存在?

有人問,酒店裡有沒有真愛?這問題看似可笑,但不妨反問:

  • 得癌症有沒有治好的可能?
  • 班上最後一名有沒有可能考第一?
  • 千金小姐會不會愛上地痞流氓?

宇宙運作的邏輯是對立同一律,黑與白交替,正與反轉化,不可能與可能同時存在,互相消長。哪有絕對的可能與絕對的不可能?就機率而言,數學或許能計算,但感情能用科學來衡量嗎?

酒店行業情感與人性真實探討

打破偏見,拓寬視野

我真心建議那些總是單向思考、認為什麼就是什麼的人,多讀書,多增加視野。職業絕不分貴賤,但無知與偏見卻是最可怕的意識形態,它會腐蝕人的靈性。

酒店行業的多元性與差異性

酒店並非單從字面或想像中就能定義的抽象概念,那是模糊且表象化的。就像說服務業「就是怎樣怎樣」,這種籠統的概括不等於實體的差異。酒店和行銷同屬服務業,但內容不盡相同,手法卻有相似之處,既一樣又不一樣。

酒店行業本身也有區分,存在同質性中的差異性。例如:

  • 以情色為主的酒店
  • 以商務為主的酒店
  • 以娛樂為主的酒店

不同類型的酒店吸引不同類型的客人:好人、壞人、斯文的、沒品的、想佔便宜的、想談生意的,有人純聊天喝酒,有人有外秀需求。真的是林林總總,百態盡現,很多事根本不是某些既定印象所能概括的。

酒店文化的細分與市場區隔

酒店小姐是否隨便?不見得。去酒店的男人都不好?好的也很多。通常物以類聚,不同類型的客人會與相應類型的小姐坐在一起。例如:

  • 走便服店的客人,尋找有氣質、善於談吐的小姐。
  • 談生意的客人,偏好安靜的小姐。
  • 愛玩的客人,會找動態公關類型的bub小姐。
  • 有性需求的客人,會找願意配合的小姐。

絕對不是什麼樣的人都可以隨意接觸,也不是什麼事都可以在同一場合進行。酒店是一個有文化、有格調、注重氣氛且市場型態區隔嚴謹的場所。尤其越有規模的大店越注重這些細節。酒店並非應召站,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。

酒店行業的價值與人性

酒店的性質趨向多元化,在酒店上班並沒有什麼不好,去酒店喝酒也是一種排解身心壓力的休閒方式。只要心態健康,一樣可以獲益良多——我指的不是金錢,而是歷練。這樣的工作並不會喪失尊嚴或人性,反而因為見多識廣,更能領會和珍惜人生。

社會習慣用污名化來鞏固政權,如果連自己都要污名化自己,以生活壓力為藉口討好社會眼光,又因社會歧視而自責自問,矛盾不已,作為人本的理想性豈不消失殆盡?不要再用標籤貼自己,因為沒有人能真正定義你

相關文章

>
酒店小姐拉客的常見技巧與防範
酒店小姐拉客的常見技巧與防範
<
房東偏好:寧願租給酒店小姐而非老人
房東偏好:寧願租給酒店小姐而非老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