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讀過大學,家裡也不缺錢,但我還是選擇在酒店上班。酒店行業有其獨特的市場文化,這與職業的貴賤無關,而是市場供需平衡的自然結果。無論是什麼樣的人,都有可能出現在酒店,每個人的動機不盡相同,但都在同一個生產與消費線上,遵循標準化的模式運作。
因此,酒店裡的人不分貴賤,至少在人權上是平等的。責罵酒店小姐,卻放過服務生、客人或其他相關人士,這種雙重標準完全說不過去,這正是意識形態的體現之一。
大眾傳媒往往成為文化霸權的工具,不僅僅是酒店行業,社會各個領域都存在媒體灌輸的建構性偏見。例如:
人們往往隨波逐流,缺乏理性思考。國家霸權主導大眾思維太過容易,因為以訛傳訛比發布新聞稿更省時,人們總是在彼此同化。不是先有道德爭議才有道德評價,而是偏見創造了偏差的存在。輿論往往反映偏見多於事實,這是意識形態的第二層面。
有人問,酒店裡有沒有真愛?這問題看似可笑,但不妨反問:
宇宙運作的邏輯是對立同一律,黑與白交替,正與反轉化,不可能與可能同時存在,互相消長。哪有絕對的可能與絕對的不可能?感情無法用科學計算,機率或許有數學算法,但真心卻無從量化。
我真心建議那些總是單向思考、認為什麼就是什麼的人,多讀書,多增加視野。職業絕不分貴賤,但無知與偏見卻是最可怕的意識形態,它會腐蝕人的靈性。
酒店並非單從字面或想像中就能定義的抽象概念,那是模糊且表象化的。就像說服務業「就是怎樣怎樣」,這種籠統的概括不等於實體的差異。酒店和行銷同屬服務業,但內容不同,手法卻有相似之處,既一樣又不一樣。
酒店行業本身也有區分,存在同質性中的差異性。根據經營模式的不同,酒店可分為:
不同類型酒店吸引的客群也不同:好人、壞人、斯文的人、沒品的人、想佔便宜的人、想談生意的人,甚至純粹聊天喝酒或有外秀需求的,百態盡現。很多事情並非某些人既定印象那樣,也有很多事情超乎他們的想像。
酒店小姐是否隨便?不見得。去酒店的男人是否都不好?好的也很多。通常物以類聚,不同類型的客人會與相應類型的小姐匹配:
絕不是所有人都能隨意接觸,也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在同一場合發生。酒店是一個有文化、有格調、注重氣氛且市場型態區隔嚴謹的場所,尤其是規模較大的店鋪更是如此。
酒店並非應召站,這是截然不同的概念。酒店的性質趨向多元化,在酒店上班並無不妥,去酒店喝酒也是一種排解身心壓力的休閒方式。只要心態健康,不僅不會喪失尊嚴與人性,反而會因為見多識廣而更加領會和珍惜。
社會習慣用污名化來鞏固政權,如果連自己都污名化自己,以生活壓力為藉口討好社會眼光,又因社會歧視而自責自問,矛盾不已,作為人本的理想性豈不消失殆盡?不要再用標籤貼自己,因為沒有人能真正定義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