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圖片來源)
真正的善言源自內心的尊重,與虛偽有著本質區別。回想中學時,我與一位南方來的女同學關係密切。她皮膚白皙,氣質出眾,我們一起讀瓊瑤、三毛,談詩詞歌賦,分享少年時的秘密與煩惱。我陪她徹夜長談家庭問題,幫她處理感情糾葛。然而,當我向她傾訴傷心事時,她卻輕描淡寫地說:“這有什麼好煩的?”或“這點事有什麼可難過?”幾次下來,我心灰意冷。後來聽同學說她是直性子,不虛偽,有什麼說什麼。那時年紀小,我們特別鄙視“虛偽”,於是她的直言不諱反而成了不少人追捧的品質。
2002年大學畢業後,我在威海與一位陌生女性合租。她比我年長幾歲,我天真地以為能從她身上學到經驗。那年秋天,公司發了一套李寧運動服,這是我人生第一套名牌,興奮地回家試穿,卻換來她不屑的評價:“你還真是小姑娘沒見過世面,這都是李寧去年的老款了,至於那麼高興嗎?”
兩天後,她找我幫忙時,卻嬉笑著說:“小李,我這人說話直,你別介意啊。”我心裡只覺得,這根本不是直不直的問題。我不是聖人,憑什麼不介意?
在做HR的十年間,我見過太多打著“直率”旗號,對自己言語不負責任的人。他們認為:
這不是真性情,也不是單純率真,更不是坦誠直率。這只是一個自私的人,說話不經大腦,無視他人感受,不克制情緒,不顧忌影響,只圖自己痛快。
(圖片來源)
職場上,有兩種截然相反的人:
作為獵頭,我接觸過年薪幾十萬、幾百萬,甚至上千萬的老總。越是高薪的老總,在交往中越能讓人感到舒服。與千萬年薪的老總交談2到3小時,無論我說什麼,他們都能平緩地接話,從不讓一句話“落地”或“磕碰”,讓人感覺非常舒服,就像打太極,以柔克剛。
他們之所以能掙千萬年薪,自有其價值,而讓人舒服的程度或許就是一個重要指標。相反,與年薪較低的人交流時,往往更容易感到不舒服。溝通中磕磕絆絆,充滿不適。你不讓別人舒服,別人也會讓你不舒服。想提高年薪?就從如何讓別人舒服開始,提升這方面的品質與修養。
我曾與一位70多歲、級別很高的老人交談,他的每一句話都不會傷害任何人,不會讓周圍人感到不舒服。一次十多人的聚餐中,他的每一句話都能照顧到所有人,無論男女老少都感到舒服,這是何等的修養!
在和平年代,讓別人舒服的程度,決定著你成功的程度。所謂的溝通技巧、交際藝術,最根本的不是這些,而是起碼的善意。世間沒有絕對的自由,所有自由都以約束為前提。只有童言可以無忌,隨著年歲增長,我們應成為彬彬有禮的少年、顧全大局的青年、推己及人的中年。
(圖片來源)
那些自詡為直性子,打著“心直口快”幌子無所顧忌傷害別人的人,只是自私。話出口前應經過思考,別在無形中傷人。善意與否,往往就在一念之間,已是天壤之分。
台北酒店經紀公司提供酒店小姐、公關小姐在便服店、制服店、禮服店的酒店上班、酒店打工、假日打工、暑期打工、酒店兼差、酒店兼職等工作機會。
點選下方圖片與客服線上對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