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到《西遊記》的影響,天蓬元帥常被聯想到好色與富裕的形象,因此成為舞廳、酒店等娛樂場所奉祀的主神,用以祈求生意興隆。然而,你是否知道天蓬元帥與豬八戒其實有著完全不同的發展脈絡?
天蓬元帥是道教的護法神之一,起源於星宿崇拜,屬於北斗星宿的星神。演變為人格神後,成為北極紫微大帝的部將,統理北斗及酆都,負責協助管理鬼魂與驅邪。而豬八戒原稱「豬剛鬣」,是天蓬元帥下凡的形象。現今民間普遍認為天蓬元帥與豬八戒為同一神祇,但實際上兩者屬於不同的發展脈絡。
在臺灣民間信仰中,天蓬元帥的造形深受《西遊記》中豬八戒形象的影響,展現出「豬哥神」與「財神」的性格特徵。奉祀天蓬元帥的信徒主要分為兩大類:
著名的宮廟如高雄市旗山區的開基八路財神廟,主祀財神爺,同時也奉祀豬哥神,其造形參照戲曲小說中手持耙子、頭戴濟公帽、袒胸露肚的豬八戒形象。
在《西遊記》這部經典章回小說中,豬八戒被塑造成好吃懶做、喜歡陷害師兄孫悟空的角色。書中將其描繪為好色之徒,常幻化為古代帥哥或猛男,誘騙良家婦女。因此,凡是開設青樓、妓院或特種行業的場所,皆將豬八戒視為祖師爺,早晚祭拜,期望其發揮「專業本能」,吸引好色之徒上門消費,促進生意興隆。
除了中國特種行業已奉祀豬八戒上百年,臺灣也繼承了這一傳統。凡是經營酒店、酒家、茶室、阿公店、公私娼寮、摸摸茶、護膚店、理容院、三溫暖等行業的場所,入夜後常見少爺、保鑣、媽媽桑或小姐們大燒金紙,並一邊燒一邊高喊:生意興隆,財源滾滾!
為了表示對祖師爺的尊敬,坊間還特別發行專供豬八戒使用的金紙,最大特色是金紙上印有豬八戒的肖像,象徵專屬豬八戒使用,其他神仙或妖魔鬼怪不得中途攔截。
特種行業還會在店內供桌上供奉豬八戒的肖像,早晚點3炷香,且店內所有小姐都需上香。由於祖師爺本性好色,拜拜時部分小姐會刻意穿著暴露,如酥胸半露、裙子掀起,甚至脫光衣服,仿效豬哥爺神像懷中女子的形象,供其「眼睛吃冰淇淋」。
據特種行業業者表示,現在拜豬哥爺的人已逐漸減少,多數改拜土地公。10餘年前臺中市理容院盛行時,店家常在櫃檯底下供奉豬爺爺,並要求女會計穿短裙上班,以滿足豬爺爺的「偷窺快感」。曾有女會計因感覺檯下有人偷摸而嚇得不敢上班,但因該店生意火紅,老闆不斷加薪挽留。
在民間信仰中,抱著女郎的形象稱為「豬哥爺」,而未抱女子的雕像則衣著整齊,稱為「八戒」,二者統稱「天蓬大元帥」。前者因形象過於暴露,無法與其他神祇一同供奉於正式供桌,需另闢套房供奉,且燈光不可過亮。過去的妓女戶與理容院俗稱「暗間仔」,認為燈光太亮會影響生意。
在臺灣早期,有「牽豬哥」的服務,提供種豬到處播種。種豬一聞到母豬費洛蒙的味道,便會勇往直前,且能1天連配多頭母豬。因此,特種行業奉祀豬八戒以吸引好色之徒上門,某種程度上或有其「科學根據」。